010-84021761
首頁 > 技術支持 >

產品導航Product

表面粗糙度儀校準規范

  表面粗糙度儀的校準規范是確保測量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環節。以下是詳細的校準規范:

  一、校準前準備

  工具與設備:準備標準塊(校準板)、表面粗糙度校準器、清潔布、校準砝碼等必要的校準工具和設備。標準塊的粗糙度值應符合精度和誤差要求,一般為1微米,誤差不超過±2.5%。

  儀器檢查:檢查表面粗糙度儀的外觀是否完好,無明顯損壞或磨損。確保儀器電源接通,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環境準備:校準環境應保持清潔、干燥,并具備穩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

  二、校準步驟

  零點校準

  將表面粗糙度儀放置在平穩的工作臺上,確保儀器穩定。

  按照說明書要求,將測量儀的傳感器置于標準塊的零點位置。

  調整測量儀的零點,使顯示屏上的讀數為零。

  示值誤差校準

  選擇不同粗糙度的標準塊,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進行校準。

  將測量儀的傳感器依次置于各標準塊的測量位置,記錄顯示屏上的讀數。

  將測量儀的讀數與標準塊的已知粗糙度值進行比較,計算示值誤差。

  根據示值誤差的大小,調整測量儀的校準系數,使示值誤差在允許的范圍內。

  重復性校準

  選擇一個中等粗糙度的標準塊,將測量儀的傳感器置于其上。

  在同一位置重復測量若干次(一般建議至少5次),記錄每次的讀數。

  計算各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及標準偏差,評估測量儀的重復性。

  線性校準(如適用)

  選擇一系列具有連續粗糙度變化的標準塊。

  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將測量儀的傳感器依次置于各標準塊的測量位置,記錄顯示屏上的讀數。

  繪制讀數與標準塊粗糙度值的曲線圖,檢查曲線的線性關系。

  如有必要,對測量儀進行線性調整,使曲線更加接近直線。

  三、校準后處理

  清潔儀器:校準完成后,將測量儀的傳感器和外殼清潔干凈,避免灰塵和污垢影響測量結果。

  記錄結果:將校準結果記錄在儀器檔案中,以便日后查閱和比對。

  維護保養:定期對表面粗糙度儀進行維護和保養,確保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四、注意事項

  遵循規范: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和校準規范進行操作,避免人為誤差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定期檢查:定期對校準用的標準塊進行檢查和更換,確保其精度和穩定性符合要求。

  校準周期:根據儀器使用頻率和測量要求,制定合理的校準周期,一般建議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校準。

  通過以上校準規范的執行,可以確保表面粗糙度儀的測量結果準確可靠,為生產和質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99riav视频在线观看